Posts belonging to Category 关于长征

毛主席用兵真如神?

1 长征 举世闻名的“长征”,至今已有76年。还有多少人记得这个八万红军从瑞金上路的日子? 其实,76年前,没人说“长征”——无论是年方26、享有党内最高决策名份的博古,还是创立根据地、组建红军、彼时正遭排挤在于都发疟疾的毛泽东。1934年夏秋,他们正陷在广昌失守的巨大焦虑中:江西是呆不下去了,必须换个能征粮养兵的落脚之地,此即官家史书所说“撤离革命根据地”“实施战略转移”。焦虑之中,向国际请示的同时,瑞金派出了探路的“先遣队”,打的当然是“抗日”旗子。到了10月,“转移”获国际批复,“最高三人团”(博古 周恩来 李德)建立。但是,在76年前的夏末秋初,他们第一没想到须立即开拔;第二谁也没想到立刻就得走,而且一走就是两万多里。 “长征”这个兼具坚忍、豪迈、浪漫,本有几分遭胁迫而取守势,终因大胜而不无骄傲意味的“判说”,是在“征者”所剩不足十分之一的境况下,终于找到新的“根据地”之后。按照今天所能看到的文献,它最先出现在毛泽东对前锋将士的安抚、对积极分子的激励中,随后,到了1936年初夏,终于站住脚的征者看到自己脚下那方土地实在过于不毛,而政府的追剿也未见和缓……万般焦虑中,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有如救命灵光般出现:反法西斯!就世界范围而言,此大旗在手,攻城略地、夺粮劫财,玩什么不名正言顺啊。 但两万五千里不能白走。经毛泽东精心策划,“长征”、“红军北上途中发表的‘八一宣言’”……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坚忍无畏的神奇故事,相跟着出现在供国人阅读的《红军两万五千里西引记》(董健吾)和供外人阅读的Red Star Over China中:陕北之外的世界终于知道,中国有一批纯洁的、清教徒般的理想者,正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顽强地抗击法西斯!这么高尚的行为、这样优秀的子弟,我们怎么能不倾囊相与?后来,“长征”二字越叫越响,毛泽东的“长征是宣传队,是宣言书,是播种机,是以我们的胜利和敌人的失败而结束”已经进入文件、报纸、广播、教科书……。到1964年,终于由党所指挥的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肖华,将其推向顶峰——《长征组歌》闪亮登场北京,在“全国大学解放军”的昭告下,六亿人民一步步攀向文革造神之巅峰。其中最为传神、流传最广、直到今天仍然堪称神座基石的——“毛主席用兵真如神”! 此前的20多年和此后的近半个世纪,“长征”的故事,在以“枪杆子、笔杆子”夺权、建政、当政和维稳的年代,经无可鼩避的宣教格式化之后,已经凿入我们的记忆,成为中国前后三代、多达数亿人之大脑固话组件。但活生生的人须终生忍受格式化的大脑么?问题于是变成:我们今天有没有可能逐一检点这些宣教死结,努力发掘真相,进而疏通精神血脉,还机体以健康? 从头摸到脚,对“40后”到“50后”、和“前半截60后”之大陆国人而言——遍布“宣教死结”之身实如苦瓜般疙疙瘩瘩。但疙瘩总须一个个解开抚平。借纪念之际,我们就先看看长征吧,特别最著名的所谓“中央红军北上抗日两万五千里”。 依照正史,“长征”是“1934~1936年间,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战略转移。”——既然“战略转移”,为什么出发得如此匆匆?如此匆匆,是否“由于(当时人正在莫斯科担任中共驻国际代表的)王明‘左’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”? 两个月后,惨败湘江,军力折损六成——是否因为“博古、李德等领导人一味退却,消极避战,使红军继续处于不利地位”? 又过了一个月,到了1935年1月中旬,充斥于教科书的“具有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”召开。这为期两天政治局扩大会是否自此“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,制定了红军尔后的战略方针,从而在最危险的关头挽救了红军和中国共产党”——该次会议结束的当口,毛泽东实际上处于什么地位? 此外,在官话长征概述上,往往留有一个空白,一个将近一个月的“不予置评”:从1月中旬的遵义会议到2月上旬的扎西会议。这期间发生了什么——红军继湘江之后再次大败土城(1/28日),怎么竟然发生在毛主席“复出”进入最高军事决策层之后?名头上最响亮的“总书记”和那时节最关键的“军事指挥实权”,到底什么时候转到张闻天和毛泽东手里的? 接着就到了我们所讲故事的要害,用肖华的话说: 横断山,路难行。 敌重兵,压黔境。 战士双脚走天下, 四渡赤水出奇兵。 乌江天险重飞渡, 兵临贵阳逼昆明。 敌人弃甲丢烟枪, 我军乘胜赶路程。 调虎离山袭金沙,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, 毛呵主呜席咦—-用兵真如神, 毛主席用兵真-嗯-如-呜呜-神哪呵啊——。 熟悉党史的人知道,这段歌词,说的是从广西老山界(1934年12月)到会理会议(1935年5月)间发生的一系列战事,其中最关键的,当数长征之后的第一次——也可说是唯一一次——胜仗:2月28日赤水二渡之后的“娄山关大捷”(这里所说之“仗”特指一定规模战役而非零星战斗)。对此,毛怎么说呢?他在《忆秦娥·娄山关》里说的是: 雄关漫道真如铁, 而今迈步从头越。 “从头越”——追兵甩掉、自己军事指挥才华从此得到认可?还是统领江山的大业开始了? 确实,娄山关之役连克数城,击溃歼灭两个师八个团、俘获3000人,接着又是三渡、四渡:临贵阳、逼昆明,十分了得。可惜战史不像颂歌那么简单,直到“袭金沙”之后5月15日的会理会议上,担任一线指挥的林彪还生气地质问违背用兵常识的“走弓背”,由此引出了毛对彭德怀的忌恨——直记到1959年庐山会议。而到了哈达铺(9月25日),虽然毛主席早已升格为统揽军事指挥之“新三人团”,兵强马壮的四方面军也并了过来,在贵州打过几个胜仗的中央红军其实已经到了弹尽粮绝 濒临消亡的境地。 毛主席用兵之神,究竟“神”在哪里?是不是到了无人得以望其项背的地步? 当然接着的还有,金沙江龙云献图、两河口诡谲电报、张汉民惨死、刘志丹“牺牲”、胜利会师后的第一场“歼灭战”……。这回,我们先讲讲1934年尾到1935年初的几个“用兵如神”的故事?